叮咚音频正式成为 Mojave 大中华区独家代理,引领专业麦克风品牌新潮流

莱维特(LEWITT)发布新品 RAY——首支自动对焦你声音的麦克风

2024年4月《Midifan月刊》电子杂志发行,8 篇技术文章在线阅读

低频灵魂,不同凡响:Earthworks DM6 打击乐专用话筒评测

叮咚音频正式代理 Lunacy Audio,令人惊叹的交互式效果器 BEAM 横空出世

E-MU 1820m 音频接口评测

musiXboy 添加于 2004-11-14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E-MU 1820m 音频接口评测
本文已经刊登于2004年9月出版的第一期《MIDI音乐制作》杂志,请不要转载!

优点:

--价格相对同等产品较低
--各种接口一应俱全
--带有DSP芯片,可同时运算16个效果器,并可在VST宿主中调用
--极佳的前置话筒放大器和+48V幻像供电
--著名的codec芯片带来极佳的音质
--外接盒便于接线,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音质不受电脑干扰

缺点:

--不支持GSIF驱动
--与创新系列声卡有严重的冲突
--频响有先天缺陷
--不能在Apple Mac OS X系统下使用

前言:

自从EMU在1993年被创新收购之后,其独自开发的EMU10K1系列芯片就成为了创新宣传产品的一个重要砝码。在这些年中EMU则继续其采样器和音源的开发工作,并推出了很多著名的音源产品。这种局面在2004年被改变了,EMU公司在美国冬季NAMM展会上推出了划时代的音频接口1820m,并在1820m基础上炮制出Emulator X Studio采样系统,准备重新夺回采样器霸主的地位。

下图:1820m音频接口



正文:

外观接口:

沉甸甸的包装盒就预示着1820m的“分量”,打开盒子,首先看到的是一块PCI接口的音频卡,这应该是被称做1010的主卡了,另外还有一块比较小的子卡,其通过EMU专用的线缆与1010主卡相连,虽然子卡不需要通过PCI总线与电脑直接打交道,但它还是要占用一个PCI插槽的位置。1010主卡上最醒目的部分就是那颗DSP芯片,由于它的存在,1820m可以在不占用CPU资源的情况下利用DSP芯片运算,为声音加入各种实时效果变化。还有就是那颗著名的AK5394模数转换芯片,它决定了1820m完美的音质。1010主卡和子卡的做工另人满意,而且没有发现EMU 1212m音频卡上“飞线”以及电路布局混乱的问题,说明其做工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1010主卡上带有1对同轴数字输入/输出接口、1对ADAT输入/输出接口、一个用于连接火线设备的火线接口、还有就是与外接盒连接的类似网线插口的EDI接口。子卡上是为信号同步传输而预备的,它的接口包括一对World Clock同步输入/输出接口、一对SMPTE同步输入/输出接口、一个MTC码输出接口。

下图:1010主卡



下图:1010主卡上的DSP芯片



下图:附属子卡



在领略完主卡和子卡的风采后,1820m的BOSS出现了:外置接口盒。其前后面板均使用了透明材料加以装饰,看起来雍容华贵。

外接盒正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个Combo接口,所谓Combo接口就是可以连接多种设备的混合接口,它独特的设计允许直接插入各种话筒插头、大三芯插头或大两芯插头。每个Combo接口都带有一个旋钮用于调整输入电平,还可切换使用+48V的幻像供电。除此之外两个话筒输入接口都带有英国著名的TFPro公司专门定制的前置放大器。外接盒正面其它接口还包括有一对MIDI IN/OUT接口、一个SPDIF光纤输出接口和一个可手动调节输出电平的耳机输出接口。

下图:外接盒正面



外接盒背面集中了大量接口,包括有六个1/4”单声道平衡TRS输入接口、八个1/4”单声道平衡TRS输出接口、一对用于连接黑胶唱片机的phono输入接口、可作为7.1声道输出的四个1/8”立体声非平衡输出接口,以及第二对MIDI IN/OUT接口。

下图:外接盒背面



关于1820m的背景:

EMU公司只在早期推出过一款叫做APS(Audio Production Studio)的专业音频卡,使用著名的EMU10K1芯片,但销量和影响力并不好。在经过长年的积累之后,EMU公司终于在2004年1月的美国冬季NAMM展会上推出了Digital Audio System系列音频接口和Emulator X系列采样设备。

Digital Audio System系列音频接口包含有1820m、1820、1212m,三款产品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codec芯片和接口数量上,从字面上可以看出1820和1820m同为“十八进二十出”接口,1820没有1820m的子卡,而1212m则是“十二进十二出”接口;在codec芯片方面1820m和1212m同为顶级芯片,最高支持24bit/192kHz,而不带m(Master Quality)的1820的codec芯片则与其它二者差了一个档次,虽然也支持24bit/96kHz,但音质相对较差。三款接口均带有相同的DSP芯片,都可进行实时效果运算。三者接口的具体差异请看下表:



其实EMU推出Digital Audio System系列音频接口的用意并不在普通的音频接口应用方面,而是其擅长的采样技术方面。EMU在1820m和1820的基础上,加入一套自己开发的采样软件,使它们摇身一变由音频接口变成了Emulator X和Emulator X Studio硬件采样器。Emulator X Studio硬件配置与1820m完全相同,只是其比1820m多出一套采样软件,可以直接读取EOS、EIII、GigaSampler、Akai、HALion、EXS24、SoundFont 2.1、WAV格式的采样,并附赠高达2G容量的高品质音色。

下图:Emulator X Studio硬件采样器



醉翁之意不在酒,EMU开发1820m的用意并不在录音,而是强大的采样功能,1820m只是采样系统中的硬件部分。

购买了1820m的用户可以付出149.99美元进行升级来获得Emulator X Studio采样软件,但如果使用没有序列号的Emulator X Studio采样软件是无法工作的,这也是EMU公司防止1820m用户私自升级的手段,请大家注意。


声音质量:

大多数人都会首先用音质来衡量一块音频卡的好坏。1820m的音质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极为出色。

1820m采用了业界公认的录音标准系统Pro Tools HD 192 I/O使用的模数转换芯片:AKM公司的AK5394A。该芯片的信噪比高达110dB,动态范围123dB,最高支持216kHz的采样率。而1820m的数模转换芯片则是Cirrus Logic公司的CS4398,信噪比达到107dB,动态范围120dB,最高支持192kHz的采样率。

下图:外接盒内的AKM公司的AM5394A模数转换芯片



我们使用RMAA 5.3对1820m进行测试,虽然这种测试方法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并不能反映一块声卡真实的实力,但毕竟这是目前唯一一种非主观测试的方法。

下表:RMAA 5.3测试结果:



下图:RMAA 5.3频响测试结果,高频有明显的衰减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820m各项参数都非常出众,可惜瑕不掩瑜,其频响曲线在接近高频时有非常明显的衰减,在实际试听中我就明显的感觉到高频发紧的问题了。在专业音频接口中,频响曲线几乎都是笔直的,而1820m出现了如此明显的高频衰减,虽然厂家宣称他们故意这样做是为了换取更少的失真,虽然我们可以用1820m内置的均衡效果器手动调整频响曲线,但这个问题还是比较让人难以接受。

PatchMix控制台软件:

1820m拥有18个物理输入接口、20个物理输出接口,另外还有32路ASIO内部虚拟通道,这些物理通道和虚拟通道的内部连接方式都可以通过跳线系统进行更改。

下图:1820m的PatchMix控制台



整个控制台的界面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左侧显示物理通道和虚拟通道部分,右侧是主输出通道部分,包括输出电平显示、插入效果器、发送返回效果器(可分别调整发送和返回量)、同步时钟信号选择、跳线系统和效果器。

初次使用时,也许每个人都会摸不到头脑:每个通道的音量电平在哪里显示?音量推子旁边怎么空空如也?这真是1820m控制台的一个奇怪之处,我们需要在通道上插入一个叫做Peak Meter的效果器才能在INSERTS插入效果器中看到该通道的电平。这样设置不仅麻烦,而且无形之中占用了一个宝贵的插入效果器位置。

下图:插入Peak Meter效果器,查看通道电平



1820m的跳线系统比较直观,所有通道被分为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分别进行调整,而输入输出端口又分为实际存在的物理端口(physical)和ASIO虚拟端口(host)。单击相应端口的MIX和MON按钮即可连通或切断声音通路,但要改变声音通路的发送通道就显得有些麻烦了,不能像其它音频接口那样直接在跳线系统上做更改,还需要在对应通道上插入SEND效果器并选择发送通道才能完成。

下图:物理输出端口的跳线系统



1820m的控制台可以保存跳线设置参数和效果器联接参数,在使用1820m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经常调用以前的设置参数会为工作省去不少时间,这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DSP效果器:

1820m自带的DSP芯片就决定了它与其它音频接口的不同点:在不占用任何CPU资源的情况下使用多种出色的DSP效果器。1820m允许三种效果器位置:每个通道的插入效果器、主输出的插入效果器、两条辅助通道的发送返回效果器。单击FX按钮即可看到所有的效果器,拖动效果器到相应的位置即可,非常方便。

1820m自带的效果器在Core Effects(核心效果)组中,包括:

--1-Band Para EQ(单段参量均衡)
--1-Band Shelf EQ(单段Shelf均衡)
--3-Band EQ(3段均衡)
--4-Band EQ(4段均衡)
--Auto-Wah(自动哇哇)
--Chorus(合唱)
--Compressor(压缩)
--Distortion(失真)
--Flanger(金属镶边)
--Freq Shifter(移频)
--Leveling Amp(电平放大)
--Mono Delay 100(单声道延迟100)
--Mono Delay 3000(单声道延迟3000)
--Stereo Delay 100(立体声延迟100)
--Stereo Delay 1500(立体声延迟1500)
--Phase Shifter(移相)
--Rotary(回旋)
--Speaker Simulator(音箱模拟)
--Stereo Reverb(立体声混响)
--Vocal Morpher(人声渐变)

EMU根据以上所有提供的20种效果器,又将其组成9种组合供用户直接调用,这真是一项伟大的功能,如果您对效果器的使用不很拿手直接调用这些效果器组合就可以了。9种效果器组合分别是:

--Distortion Lo-fi(失真低保真)
--Drums & Percussion(鼓与打击乐)
--Environment(环境)
--Equalization(均衡)
--Guitar(吉他)
--Multi Effects(多重效果)
--Reverb(混响)
--Synths & Keys(合成器与键盘)
--Vocal(人声)

下图:选择效果器组合



由于1820m有限的DSP资源,在使用了一些效果器后你会发现其它效果器已经不能使用了,所以说虽然每个通道和主输出的效果器数量是无限的,但还是要受到DSP资源的限制。经过使用我发现延迟、混响占用的资源最大,所以使用这些效果器时要做到量力而行,悠着点劲儿使。

最后说一下,此PatchMix控制台的效果器并不能作为VST效果器插件应用在VST宿主软件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好在EMU察觉到了这个不足,他们已经开发出了VST版本的效果器控制软件PowerFX,将在近期免费提供给所有使用EMU音频接口的用户使用,希望PowerFX所有效果器参数可以实现真正的VST Automation自动化参数控制。

下图:所有EMU音频接口用户的福音:PowerFX VST效果器插件



驱动性能:

创新公司与EMU公司芯片开发技术令人信服,但在优良的硬件设备基础上一直开发不出高效率的驱动程序,尤其体现在ASIO驱动上,创新Audigy系列的ASIO驱动性能和兼容性就不高,这个缺点在1820m上延续了下去。虽然1820m支持MME、WDM、ASIO驱动,但不支持GSIF驱动,这无疑等于切断了广大GIGA Studio用户的生路。

在使用多款主流音乐制作软件对1820m的ASIO驱动进行测试后我发现其性能并不高,也就是说其对电脑的整体性能要求较高。1820m在Cubase SX 2.2中最低可以达到1.955毫秒的输出延迟,这一点还是令人非常满意的。

下图:1820m在Cubase SX 2.2中的ASIO输入/输出延迟时间



使用感受:

在经过短短几天的适用之后,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1820m,它无与伦比的音质,规格齐全的接口,优秀的DSP效果器,再加上EMU不久后即将免费提供的PowerFX VST效果器插件,使得1820m在同类产品中显得出类拔萃。虽然1820m也有一些缺点和问题,但那都是可以忽略的小事,以5000元左右的价格获得这样一款优秀的音频接口,除了没事偷着乐还能做什么呢?

文章出处 《MIDI音乐制作》杂志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暂无评论